王朔干脆就把最初的3万字初稿交给了新编辑,新编辑马上就拍板录用了,并且一炮而红。
由此可见作家、作品和编辑之间的复杂关系。说严重点,认为编辑很多时候是在 pua作家也没问题。
就像《新芽》杂志,即使在依靠“新理念作文大赛”销量大翻身以后,也迟迟没有提高稿费标准,仍然维持千字 50元的标准。
张潮显然对建立这种传统的合作关系没有兴趣。他要让自己在第一部作品的出版中,就和出版社平起平坐,甚至略压一头。
而出版社一旦接受这个条件,意味也要压上自己的行业信誉,给张潮的作品冲量。
因为只要后续张潮的作品质量没问题,而销量却没能超过 100万册,那么舆论会更多地归咎于出版社的运作不力。
同时几乎等于丧失了和张潮这个潜在的畅销书作家再合作的机会。
关键张潮的方案只是“底线”,想要拿下《少年如你》的版权,各个出版社肯定还要加码。
所以张潮的这招“对赌”,就是用利益把自己和出版社捆绑起来,迫使出版社要投入尽量多的资源给《少年如你》,实现共赢。
“这小子太精了,昨天你和我汇报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你说他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感叹完,总编又问道:“你觉得这部作品的质量怎么样?”
单英琪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必火!能不能超过小四的《幻城》不知道,但是销量绝对不会低于 50万册。100万册的概率也不低。”
总编道:“我相信你的眼光!这样,你拿出纸笔,记一下……”
单英琪马上掏出本子,认真地把总编给出的“报价”给记了下来。
记完挂了电话,看着纸上的几行字,她心里默默念着:“这是平等合作,这不是丧权辱国;这是平等合作,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