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也跟着笑了笑,不过他的心态和张硕不一样,毕竟他是负责离子炮研究的,而且他对于新方案的理解远远赶不上张硕。
具体能不能达到理论计算预期,还是要真正的试射来检验。
下午一点钟,实验试射正式开始。
第一次试射的时候,张硕是在电子控制间,他对于卫星监控图像感兴趣,也就仔细研究了一下。
实验对目标卫星的监测,依靠的是其他卫星的监控图像传输,每半分钟会传输三张不同角度、分辨率的监控图像。
张硕看图像的过程中,得知第一次试射结束了。
结果,没有击中。
最终计算分析结果,偏差大概在30米左右,偏差数值并不是确定的,也只能进行计算预估。
这主要是因为离子团是无法检测的,卫星根本就拍不到,雷达也无法锁定。
第二次试射就要在两个多小时以后。
之所以安排在两个多小时以后,并不是因为离子炮不支持,而是要等卫星再绕地球一周,回到‘最佳打击位置’才可以。
正因为如此,十二次试射才会分两天进行。
张硕并没有在控制间枯等,也没有去设备间或办公室,而是干脆去了外面转了一圈,还到健身设施那里做锻炼。
后来干脆就在那里闲待着,等着试射结果。
薛柏坤也来了。
几个不直接参与实验的研究员也走了过来。
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基地的研究员们都感觉很紧张,他们的心情有点像是刮奖……
离子团打击存在偏差,命运目标就需要一定的运气。
即便是理论计算再准备,反正到实验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有些人不敢第一时间看结果,就干脆也到外面闲聊。
等待,是煎熬的。
“我们计算是,不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