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人的土地上形成一道永远不可调和的裂缝,姜梨就要以这道裂缝,劈开一条口子,开始复仇的道路。
这只是一个开始,她这样想。
……
关于薛家一案的廷议,就这么结束了。
这一场廷议,以周德昭提审开始,成王讥嘲为先,却不知不觉得,被姜梨一手主导。一直到了最后的结束,一切都在姜梨的掌握之中。
但这样的结果似乎没什么可辩驳的地方。
燕京百姓们同样关注这一场廷议的结果,姜梨带着桐乡人在长安门前鸣冤鼓的动作,已经让整个燕京城的人们都知道。无意中,也得知了这桩案子的来龙去脉。所有人都为薛家一案揪心着。
因此,廷议的结果出来后,短短一个时辰,几乎整个燕京城都传遍了。
那薛怀远果真受了天大的冤屈,分明是好官,却被害的如此田地。众人也晓得了,薛怀远曾经叫薛凌云,做的是工部尚书,燕京城的运河,便是他主持修缮的。
运河一事,造福多少百姓,燕京百姓闻言,几乎要与桐乡百姓一般,为薛怀远的遭遇大感不平。那冯裕堂被判处绞刑,百姓们便自发的要去亲眼目睹恶人断气。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传言传的沸沸扬扬,听说薛怀远入狱,是当朝永宁公主指使冯裕堂干的。这传言没甚么根据,且永宁公主和薛家也没什么往来,因此说的时候,并不能找到切实的根据。但说的人多了,渐渐整个燕京城的人都知道。
听说成王的人派人去查传言的源头从哪里出来,可传言的人却在短短时间里消失无踪。燕京不是桐乡,成王做不到冯裕堂那般让燕京城的人“道路以目”,最多只惩治了几个公然谈论永宁的人,至于私下里谈论的人,却是不能一一处置。
毫无疑问,放出传言的人,自然就是姜梨了。
姜梨今日是去看冯裕堂处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