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付之一炬。
“予藏炉四十多具,均有檀、梨木座。十年浩劫,全部被抄。发还时炉失约三分之一,炉座竟无存者,惟此鬲明紫檀座无恙,亦云幸矣。”这是来自王世襄自珍集里的一句话。
在王世襄之前,宣德炉最大的藏家是赵沆年,也叫赵李卿,武进人,久居京城,北洋政府时期,任职外交部。赵沆年是王世襄先生之父王继增外交部同事。
当年北京沦陷时,赵老爷子因生活困难,经陈剑秋介绍,把百十具铜炉卖给了伪卫生局局长庞墩敏。抗战结束之后,王世襄从庞墩敏那儿买回了十几具,挑了两三件去看老人家,看到王世襄拿来的炉子激动不已,把玩了许久之后,却说出了一句让王世襄意外的话:最好的炉子不在庞墩敏处,而在陈剑秋处。
王世襄听赵老爷子说完,就开始四处打听陈剑秋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却是陈剑秋已经离世了,没办法就开始找陈剑秋的家人,好消息是真找到了,而且得知炉子在陈剑秋的四儿子手里;坏消息是已经很有多具炉子,已经被卖到国外了。
双方价格一直谈不拢,后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才最终成交。
后来,赵沆年将其所珍藏的十具铜炉精品赠与王世襄,并叮嘱: “各炉乃多年性情所寄,皆铭心之物,幸善护持勿失。”加上之前因为各种原因,王世襄自庞家追购得赵沆年旧藏十余具,自陈家又追购回一具,可说王世襄是大体继承了赵沆年的藏炉,成为了宣德炉最大的藏家。
1966 年特殊的十年开始,王世襄的好友相继被抄家,这时王世襄认为与其被动被抄家,还不如主动上交个人藏品,算是“自我革命”。于是,他向自己的工作单位文物局文博所请求“抄家”。文博所工作人员来到王世襄寓所芳嘉园搜走了大批文物和财物。根据收藏的相关登记材料,那次从王世襄家抄走的古玩 2567 件、字画 1242 件、图书 8156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