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工兵铲起源于德国,后来经苏联传入我国,被我军直接采用,曾经在战场上经常替代刺刀和大刀的角色,被用于直接搏杀。
效果还挺好。
所以就这么一直用到80年代,之后才发明了第二代工兵铲。
可是相比第一代,二代铲也只是多了一个折叠功能,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以至于并没有被大规模装备。
事实上,直到今天,不少基层部队使用的、依然是第一代工兵铲。
而陈凡拿出来的,与其说是第三代工兵铲,还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野外生存装备。
可挖、可砍、可锯、可捅、可铲、可撬、可开啤酒瓶……,拆开手柄,里面还有多种求生装备,包括干粮、绳索、火柴、匕首、钢针、扁刺、指南针、急救药品等等。
也就是机械厂里面有不少特种钢材,更有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手艺精湛的八级工,可谓“应有尽有”,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来。
若是换个地方,陈凡也只能抓麻。
甩棍、工兵铲、多功能手斧,东西只有三样,可各种结构图纸却画了好几张。
除此之外,还有多功能收纳包、战术服、吉利服需要打造。
不过这些东西就不是机械厂能办的了,需要去找棉纺厂才能解决。
棉纺厂不仅有云湖地区最齐全的纺织布料,也有两家下属服装厂,足以一条龙解决。
丢下图纸,陈凡将所有打造出来的装备全部拉走,直奔棉纺厂。
出门右拐,五分钟左右,车子就开进棉纺厂的大门。
和机械厂一样,他也是棉纺厂的顾问,自然不用通报,直奔厂长办公室。
一路打着招呼,过了好一会儿才到厂长办公室门口,敲门进去,姜恒正拿着毛巾擦脸。
看见陈凡,他不禁满脸愕然,连毛巾都忘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