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要高端的有4s店,要经济的有汽车城里的各个品牌的门店,连乡镇上都有扎堆的汽车门店。
可是在这个年代,想要买汽车,就只能像杨康年说的那样,自己拿着审批单去汽车厂买,完了再自己安排司机开回来。
一直到1986年,上级明确指示,要进一步缩小计划指令。
再加上在1984年,一个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工商业发展的文件发布,即《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
这份文件第一次明确了私人购车的合法性。
正是有了这份文件,私人买的车才能去车管所上牌。
也是在这一年,京城和上海都有人买了私人汽车。
在这种背景下,同年、也就是1986年,上级决定成立两家汽车服务公司,一家是汽车贸易中心,另一家便是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
这两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汽车作为商品开始进入市场。
进入市场就要有门店。
所以说,从86年开始,汽车门店才真正开始扩散。
而在此之前,更多的还是城市销售处,汽车门店却是没有的。
本来今天陈凡想建议杨厂长在几个重点城市开店,可是见他信心十足,便将话咽了回去,等以后再说。
喝了口茶,陈凡抬起头说道,“江南作协要5辆面包车,另外上海作协可能也要3辆到5辆,有现货没有?”
杨厂长当即点头,“你都发话了,没有也必须有。”
他咧嘴笑道,“我让生产部准备了两百辆面包车和20辆轿车的现车,你要的话,随时可以拉走。”
陈凡想了想,“能送货吗?”
杨厂长顿时哭笑不得,“你还要送货?谁家汽车还送货啊?”
顿了一下,他将烟头丢掉,笑着呼出一口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