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号,大不列颠,雾都。
今天的伦敦,跟往常好像没有什么区别,还是那么大的雾气。
其实在一九五二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之后,伦敦就开始了大力整治。
然而,就像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里描述的那样:
“到处是雾,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漂荡,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间,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
“雾钻进了在密室里生气的小商船船长下午抽的那一袋眼的烟管和烟斗里,雾残酷地折磨着他拿在甲板上瑟缩发抖的小学徒的手指和脚趾”
“大街上,有些地方的煤气灯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狄更斯的描述绝对是对当时被雾气笼罩下的伦敦,到底是有多么恐怖的一幕。
把雾作为营造伦敦阴暗形象的元素,为后来那些吸血鬼等影视文学作品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提示。
无孔不入、遮天蔽日、令人窒息等词汇,在后来都成为了很多人描绘雾霾的词汇。
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零年这段时间,是雾霾整治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时期,伦敦终于拿出来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方案。
大不列颠可是磨磨蹭蹭的代表,能够在这几年时间拿出法案,算得上是‘光速’了。
这部《清洁空气法案》包括了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主编实现居民的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的措施。
还有便是设立无烟区,发电厂和重工业作为排烟大户被强制搬迁到郊区。
可这些举措再好,那也是需要时间的啊。
然而麦克米伦这位班长,对于这样的事儿,也是无能为力啊。
众所周知,大不列颠的效率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