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壮馍的摊子,50个肉壮馍已经装进两个塑料兜。
余阳低头从筐子里数钱,“一块、两块、三块……”
刚数到42,旁边有人打招呼。
“三元,来赶集呐。”
三元是余阳的小名。
据说出生那天,有个大和尚来化缘,爷爷为了讨喜,给了对方三斤粮票和三块钱现钞。
大和尚喜上眉梢,直言娃娃与三有缘,赐名三缘。
爷爷闻言,瞅到递出去的三块钱,懂了,回头就把‘三元’给孙子当了小名。
在另一个时空,这个带有浓浓乡音的称呼,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外出上学、留在城市搞工程,逐渐成为一种回忆。
如今再次听闻,余阳忽然有点小心悸。
放下手里的毛票,扭头瞧一瞧。
赫然是自家亲叔,余老六。
“六叔啊,还没回去?”
“再逛逛,你那豆芽鼓捣的怎么样了?”
“还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债还了。”
“真的假的?”六叔说完,瞅到两大兜子肉壮馍,“咋买这么多?”
“为了泡发豆芽,请了俩技术员。”余阳拍拍大哥的肩膀,“今天接风。”
“泡发豆芽,还要技术员?”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啥?”
“人才!”
“???”
“走了。”
余老六目送余阳离开,吧嗒一口旱烟卷,眼神有些迷离,嘀咕道:“泡豆芽,真那么赚钱?”
壮馍摊老板的媳妇正在和面,闻言抬起头,“你没看他那半筐子毛票?”
“以我多年经验,少说三百块。”壮馍摊老板撅撅嘴。
旁边炸油条的老板,摇摇头,“我看到了,他卖的不是豆芽,是绿油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