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半个时辰之内就会杀到,大明一边是来势汹汹……这会若是被大明一方夹击,那他们这路人马就只能全军覆没。
毕竟大明一边是有枪炮的,而鞑靼一边只能靠原始的弓弩,他们甚至连手上的刀都指望不上,因为战场不给他们近身肉搏的机会。
如果真能杀到肉搏的状态,鞑靼人也不占优势。
正是那句,七步之外快,七步之内又准又快。
毕竟已经不是前装弹丸的原始火铳,甚至都已经不需要引线点火,只要装上弹丸,手指头一勾,就能把弹丸发射出去,近距离的杀伤力更大,而大明一边也有盾甲来防御,相比于防备弹丸的厚铁甲,大明一边的铁盾明显不需要那么厚重,弓箭在中近距离的杀伤力也就那样,至少在防备起来还是容易很多的。
大明一边更需要防备的,是那些侥幸穿过枪炮阵,到弓箭射程范围之内,鞑靼骑兵以「盲射」方式朝天射箭而来的箭矢,不定落在哪,看谁更倒霉了。
随着鞑靼人东路包抄的人马向南撤退,大明军队被三面合围的局面瞬间瓦解。
东路斥候也给杨一清、张僩等人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报……有我军数千骑兵,佐以炮车等,从左翼而来,挂的是建昌伯张氏的帅旗,正距此处不到八里。」
「这么快?」张僩一听,瞬间眉开眼笑。
之前他还觉得这一战是在搏命,甚至是负少胜多,有点不顾后路找死的意思,甚至随时准备着情况不妙就开溜。
谁曾想,自己一方上来就能站稳脚跟,鞑靼人本是以逸待劳却还能损失惨重,看情
况损失比在花马池一战还大,而大明这边的援军居然还来了,竟然是之前连杨一清和他张僩都瞧不起的建昌伯张延龄。
「眼前唾手可得的功劳,谁不抢呢?」杨一清对于张延龄的来援,没体现出什么振奋,反倒是语带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