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四十八章 锐意革新

第四百四十八章 锐意革新(5 / 9)

,很多事当缓步推进为好。”

“不用了。”朱祐樘道,“任何的脓疮挑破,都需要一次根除,越是缓,越容易出现挤不完挑不净的状况,朕对秉宽是有信心的。”

谢迁回过头看了李东阳一眼,大概是想让李东阳这个智囊出来反对一下。

这就体现出内阁的“大格局”。

看起来不太反对,只是提议要缓,但谢迁都能看出来,皇帝是想借张周改革的手,让张周把京营、兵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在淘汰冗余的同时,张周必然会把一批新锐提拔起来,甚至从九边各处调遣不少的亲信到京营中来,到那时大明的军政就近乎被张周所掌控了,等张周事成之后,再想反对就难了。

但无论是刘健,还是李东阳,在面对此等问题时都选择了沉默不言。

看是能看得懂的,但大方向能变得动吗?

……

……

京营改革的事完成,随后朱祐樘提到了大明户籍统计之事。

以大明的传统,每过几年,都会统计大明的户数、人口、田亩数量等事,而恰恰当年就是统计年。

历史上弘治十三年年底前所统计的,“……是岁,天下户一千四十万二千五百一十九户,口五千八十五万八千九百三十七口,田八百二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一顷……”

也就是说,到大明弘治十三年,人口已经过五千万了。

这是在红薯、玉米正式进入华夏之前……而张周的目的,就是把这两种作物引进华夏,至于土豆……这种作物于土地贫瘠的地方很难广泛种植,就好像几百年后,基本上对于普通人来说,穷困的吃地瓜,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吃窝窝头……这两种粗粮近乎贯穿一个人饮食的一生,土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仍旧是奢侈品。

因为当年各省统计的结果尚未完全汇报上来,且因为有了张周的存在,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