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于外,安于内

第四百三十九章 攘于外,安于内(6 / 9)

国时的水战也不是海船交战,传统文官也理解不了未来海战的趋势就是用炮对轰,所以当发现张周把这么多本来用以北方防备鞑靼人的新炮用在了一次毫不起眼的出海行动,兵部觉得张周是在乱来。

熊翀道:“这份是送到兵部的,其实早有本子送到银台去了,我等只需在有陛下或是阁臣相问时,做个应答便可。我料想陛下多半不会拿到朝上去说,毕竟是那人所为,必是有陛下默许的。只是要应付好阁臣一边。”

熊翀还是有“经验”的。

张周以船只载着火炮出海,不用担心皇帝会责问,只需要关心传统文官那边会怎么给我们出难题便可。

当侍郎的看起来应对的是朝中大小事情,但其实多数的事情还是由下面的人去完成,他们更多还是要去应付人,而不是应付事。

“那……”熊绣问道,“怎么说?”

熊翀道:“若被问及,不能说兵部提前不知情,毕竟如此算是开罪了那人,甚至可能让陛下不满。那人在做此事时,尚且还是南京兵部尚书,他要调几门炮上船,也无须跟在京我等打招呼。”

“所以?”熊绣明显不太会玩。

熊翀叹道:“你想啊,此事发生时,这兵部谁主持的?那时你来了吗?你被问了,就说要回去再查阅一下各处送来的公函单子,看是否有涉及此内容的。若实在被问急了,再提一句,就说靖海之事一向是先由南兵部先过问的,可直接由南兵部上奏于陛下……”

熊绣听到这里其实已经大概明白了。

既不能推搪,也不能肯定,就要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以刚来兵部尚且未见到所有公文为由,把阁臣给安抚住。

兵部的事务,本身是无须对朝中任何大臣负责的,但就是在弘治时有很多事,皇帝让内阁拟定票拟的时候提前跟六部打一声招呼,才让内阁逐渐有凌驾于六部的“宰相”之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