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算是出缺了,也该以廷推的方式来决定下一任的人选,而皇帝此举近乎是靠一人之力把张周推上此职位。
偏偏……就连刘健等内阁成员,都不好出来反对。
在此事上,兵部尚书马文升更是直接开天窗,没出来说任何一句话。
给人的印象是,皇帝提前已经把马文升给搞定了,但实际情况是,皇帝提前压根就没跟马文升打过任何招呼。
“诸位,此事便如此定下!”
朱祐樘态度坚定,“其实朕在秉宽回京之前,就提过,要为其安排官职,诸位当时也是没有提出过异议的。如果仅因为朕给他兵部左侍郎的职位,就要对他有何成见的话,朕觉得,那些人是没有顾全大局。”
扣帽子?
大臣皆都不做声。
武勋那边则在幸灾乐祸。
让你们文臣一个劲提醒皇帝,让张秉宽当莱国公呢,那是你们眼瘸,没看出来皇帝用张秉宽,就是为了针对你们文臣擅权的,我们武勋又没招谁惹谁,之前都被你们欺压着!皇帝怎可能把我们当假想敌?
“眼下朕还有一件事要提,便是辽东巡抚的人选。先前让你们各自参详,可有何人选?”
朱祐樘不再跟这群大臣商议如何去给张周安排官职,改而直接谈更直接的边镇巡抚人选。
马文升终于走出来道:“兵部推举于南京太常寺卿,杨一清。”
皇帝不是喜欢用新人吗?
那我们传统文官势力,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按部就班,总要拿出一些有能耐的人竞争一下,就如之前在翰林学士人选上推出杨廷和、梁储一样,这也是为适应潮流。
“还有呢?”朱祐樘问道。
吏部尚书屠滽道:“且有前大同巡抚洪汉。”
一新一老,一个有能力一个有经验,可说是相得益彰。
就在众大臣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