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制台此举,无疑是相助鞑靼小王子解决了蒙古右翼这个大麻烦,从长远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朱凤惊讶道:“这都不算好事?”
王琼叹道:“知节,你不要总想着敷衍了事,你有能力,也有靠山和背景,深得陛下和张制台的信任,对于边关事务,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最近要加强偏关各关隘堡垒的巡防,你要留心了。”
“哦。”
在王琼眼中,朱凤真就好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般。
王琼有时是恨其不争,但这性格,是王琼所欣赏的。
不争,意味着别人不会把你当敌人,如果你只是装作不争别人会加倍防范……但你是真的不想争,那你就具备了最大的优势,当个镇守西北的勋贵,你朱知节近乎就是无敌的。
……
……
朝议。
奉天殿内,在场的文臣武将神色都相对复杂,因为在他们来之前,都听说了西北战事的推进。
但有关张周撤回关内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也就没法知道这场战事的确切结果。
“……一万六千多俘虏,几万头牛羊,一天能行进个十里八里的怕就不容易了,能否入关还真难说呢。”
有人也在唱衰。
这种论调,更符合文官的预期。
只有文官那边比较讲求论资排辈,张周属于新贵,如果被张周搞出这么个大事件,还从草原上全身而退了,对于文官利益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武勋那边……只有当天的张懋脸色是绷着的,因为好像张周崛起唯独对他影响最大,至于别的武勋,都是很乐于看到大明军事崛起,这对他们来说也将意味着要熬不出头了。
至于是谁提督京营,对我们这些普通勋贵来说有那么大区别吗?
反正不是张周,也是张懋这老头子,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