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法,一天能走八十里都能累死人。
在张周出发之后,朝堂有关张周的非议突然就多了起来。
朱祐樘也是没料到,张周人在京城时,就算有人拿张周既为道士又为读书人的事说事,但也没形成气候,但张周一走,参劾张周的奏疏如同雪片一样,一两天时间,就堆满了朱祐樘面前的案桌。
“……陛下,能找到的,基本都在这里,可能陆续还会有。”
戴义与司礼监剩下三人都立在一边,神色谨慎望着君王。
朱祐樘随便拿起一份,看过之后也不客气直接丢在地上,语带奚落道:“朕倒是没料到,就算秉宽去宣府治军,犯了他们的忌讳,可秉宽走之前没人提,走了之后却这般执着,到底是在说朕用错了秉宽,还是说朕信错了他们?”
这问题,显然不是司礼监这几位能回答的。
文官玩落井下石这一套可是很溜的,当然现在张周还没掉到井里,但他们隐约可能觉得,张周已经在井边晃悠了。
“看看这个,说是以方士治军,从来都是祸国殃民之始,还拿靖康之变时宋钦宗宠信郭京以至华夏倾覆大半的典故做比,朕有那么昏庸无道吗?”
朱祐樘终于提起了一丝怒气。
但在戴义等人听来,皇帝这么说更好像是在嘲讽那些不识相的大臣。
韦彬凑上前道:“陛下,张先生为大明立功甚多,怎可能是奸邪呢?”
“哼。”朱祐樘轻哼,“所谓的奸邪,还不是人定的?自古以来,很多忠臣可被说成是奸臣,而奸臣却又被推崇,君臣之间在用人治事方面,本就在侧重上有所不同,他们更希望朕用群策群力,而不是用一人之力,他们是不会管结果如何,只会揪着过程喋喋不休。”
四个太监不由面面相觑。
心说皇帝在认识张周之前,可不是这么评价他那些大臣的,现在时间也还不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