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了,那是该在立场上多保持一致。
“礼部中,于乔你看能调谁,你只管开口,至于此事,老夫也当恪守秘密,不会对外宣扬!于乔啊,以后朝堂若是真崛起了秉宽这股势力,你们也要早做准备,老夫怕也等不到那一天!”
……
……
“徐时雍就是只老狐狸。”
等谢迁回到内阁值房,把见徐琼的细节一说,李东阳不由评价道。
刘健则摇头道:“他想置身事外,倒也无可厚非,最近他接连上奏请辞,也并非作态,先前有太医前去为他诊治,身体……的确扛不住了。”
谢迁笑道:“徐时雍早些把礼部部堂的位置让出来更好。”
打压张周是一方面。
张周毕竟还只勉强算是个文官的中层,只在部分事情上,皇帝会听张周的意见。
涉及到朝堂的运作,徐琼的影响力会更大。
对于传统文臣来说,他们更希望把徐琼给搞下去,把一些空位置留给他们所欣赏的人……他们不把这个当作党羽,而只是认为这遵照了某种“规则”,是为文官自己的规则。
李东阳道:“这两年,朝中六部尚书的职位非常稳固,已有多年未曾做过更动,或许下一轮会从礼部开启。却不知陛下对于阁部,作何想法。”
李东阳还是比较有危机意识的。
从弘治九年,屠滽代耿裕为吏部尚书、周经代叶淇为户部尚书、徐琼代倪岳为礼部尚书、徐贯代刘璋为工部尚书、闵珪代屠滽为左都御史之后,大明朝的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已有三年没做丝毫更变。
兵部尚书马文升是弘治二年就在任,刑部尚书白昂是弘治六年上位,在职时间更久。
反而是内阁曾经的首辅徐溥在弘治十一年致仕,成为朝中最大的人事变动。
以李东阳的意思,皇帝要么不动,要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