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道:“张侍讲可真是思虑周详。”
言外之意,你这是知道我们要给你挑刺,所以才准备这么充分?
张周笑道:“哪里哪里,都是为朝廷办事,而且《会典》一书功在千秋,也并非在下一人的功劳,还需要翰苑的同僚通力配合。”
本来刘健还在想,以如何的方式去跟张周进行“谈判”,把《大明会典》修撰的功劳给分出来,现在他看出来,不用他来提,张周已经主动提出来。
心里不乐意,但其实还是松口气的。
如果真由张周一个人把书给拿出来,而以皇帝对张周的信任,再找人勘校一番,发现张周的书到了可以刊行的地步……那翰林院的官员可以集体请辞了。
现在好歹双方还留有余地。
只是他现在心里还在想,这小子是真这么自信吗?凭一人之力,就能把书给修好?他是几时开始的?背后到底有谁在帮他?
朱祐樘道:“校对所需时间,还是不宜耽搁太久,两天时间最多了。刘阁老可有想好找谁来参详?”
不能带回翰林院,大概的意思是要送去内阁值房。
刘健道:“请翰林侍读梁储。在杨廷和回乡省亲时,由梁储代为负责校对、修书之事。”
“好。”朱祐樘也没征询张周的意见,往萧敬那边看一眼,“派人,传梁储入宫!”
……
……
一整套的《大明会典》,由司礼监派读书房太监,六个人抬着,再加上前去监督的陈宽,一共七个人。
跟着刘健抵达内阁值房。
李东阳和谢迁看到这架势,便知道皇帝和张周不是玩虚的。
书都给抬来了。
大概的意思,回头就可以直接刊行。
“陈公公,您是否要留下?”刘健问一句,说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陈宽,伱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