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呈送考卷的大臣,立在殿中,而十份考卷也各自呈送到皇帝面前。
朱祐樘也不废话,他上去先看张周的字是否出现在其中,依稀辨认一下,便觉得其中一份非常像张周的字,再稍微读几句,好像跟张周议论的风格也很像,隐约带着一些针砭时弊的口风,再看十四名读卷官的打分……
朱祐樘微微皱眉。
十三个圈,也就是十三个一等,却是有一个斜线,也就是三等。
再看这十份考卷中,一百四十个评分中,也只有两个斜线,而没有斜线以下的打分,其余一百三十八个标注都是圆圈或三角,等于说是一等和二等。
刘健道:“陛下,这十份卷子,乃是精挑细选之后,由众读卷官认为文章优等的,特地呈送来给陛下阅览。”
朱祐樘因为那个斜线的三等打分,显得有些不悦,问道:“那是以如何的标准,决定他们的优劣,再呈递到朕面前?”
刘健很奇怪,皇帝为何要问这个。
刘健道:“以一等为先,一等得多者,在前;若一等齐平,则看二等数量,以二等数上者为先;以此类推。”
大概的意思,就是先看圈谁多谁少,圈多的获胜。
而圈一样多的,看三角数量,再看斜线,再看竖线。
刘健又道:“此番殿试中,无十四一等的考卷,得十三一等卷者为一,而得十二一等者为四,十一一等者为十四。”
朱祐樘听了这个,心里还多少好受了一些。
也就是说,虽然张周获得了一个三等,但得了十三个圈的就他一个人,按照评分标准,那张周就是状元啊。
不过皇帝再看那得了十二个圈的四份卷子,剩下两个评分清一色都是二等三角。
朱祐樘也在想。
这谁啊?
不会随大流啊?别人给圈你非要给画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