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莲去了休息室,有点忐忑,发消息在群聊,把墨导的话说了一遍。
大家纷纷说道——
[既然墨导说懂了,那他就是真懂了]
[你就放心吧,大家都是狐狸,一说话就知道是冲什么来的]
[实在不行,还有plan b,天大地大,身体最大,大不了直接装病]
另一边,锦梨这里。
他们开始了一天的拍摄。
直播间的网友兴致勃勃地冲进来,发现大家全都在打杂。
[这是体验戏剧演员吗?]
[哈哈哈,我有点期待他们的舞台了!]
[临时学的,能支撑得住一出舞台?]
结果还真就支撑得住。
锦梨、亓官明珠跟三月天,在早上的时候,跟随戏剧演员一起拉伸身体,然后开嗓练腔。
清代前期,人们对当时流行的戏曲声腔做了个大体概括,分别为: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梆子腔。
合称为“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
但现在流行的四大声腔,则多为: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锦梨等人一一都去试唱了这些腔调,寻找一个自己感觉最舒服的腔调发声。
网友发现,锦梨等人反反复复练那几句话,莫非这就是台词?
但事实证明,网友还是想太多了。
锦梨等人在下午,就在戏剧院里登台表演,还有模有样地扮演一个个角色:
路人甲、乙、丙、丁、戊、己!
他们唱的是什么?
唱的是背景音乐配音!
戏剧院还贴心地给他们设计了几个专属姿势。
锦梨等人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手上pose一摆,表情摆正,然后跟着“啊~~~”。
再“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