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程走一趟,结果坐一个小时不到就被‘赶’出来,你不嫌憋一肚子话不能说出来,憋屈啊?”朱鸿召笑着问道。
“谁叫人家牛逼呢,”朱璐说道,“我听说华茂手里掌握的现金超过六十亿,我们不盯紧一点,他们真要有什么动作,压根不可能想到我们啊!”
面对萧良这么有诚意的条件,他们也提不出什么异议来,甚至直接套用去年的新股增发并购协议模板,大家找个时间坐下来签字,这事就成了。
不过,朱鸿召这次赶到秣大,找萧良谈新一轮的增发并购条款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关心萧良对接下来的局势发展有什么看法,以及萧良接下来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萧良不仅在一年多时间之前,就对这次金融风暴做出精准之极的分析与预判,还在他多次赶赴香港期间,在与众人的交流时,反复强调他的判断,对众人多次提出预警。
后者尤其的难能可贵。
除了对自己的资产负责,以及职业投资人对自己的客户外,谁会对他人如此尽心?
判断对了,没有什么好处;要是判断错了,导致别人产生不必要损失,反而落下无尽的埋怨与奚落,完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说实话,要是萧良一年前,只是轻飘飘谈及他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判断,朱璐、夏侯江他们也不会有多重视。
这些年来,经济学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分析师们,都在不断对经济产业形势做出分析、判断。
这里面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
这里面有见解深刻的,也有人云亦云的。
总之眼花缭乱、错综纷杂。
事实也会证明这些分析、判断,有一部分会得到证实,但更多的则是会被证伪。
总之一切就像薛定谔的猫,没有发生之前,朱璐、夏侯江他们这样的人物也无法判断这些分析、判断,到底哪一个更可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