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新官路商途 > 第五百二十章 火山口的庞然大物

第五百二十章 火山口的庞然大物(2 / 5)

基地甩在身后。

也就日渐高昂的用工成本,令鸿臣香港工厂在自动生产线方面,要稍稍领先一些,但在萧良的眼里却也有限。

参观鸿臣香港工厂期间,萧良也与钱晋章、熊志远、朱鸿召、朱璐他们,就香港八十年代之后的制造业衰落等问题进行讨论。

七九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全球再度陷入经济衰退,加剧贸易保护。已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重工业奠定基础的另外三条小龙:新加坡、台湾、韩国,纷纷走上产业升级阶段的道路。

在人口数量和香港接近的新加坡,石油加工当时已经颇具规模,李光耀政府继续实行和香港截然相反的不自由政策,推进转型,提出“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生产,并“建立起软件发展中心和电脑制造中心”。

台湾地方政府也很早就制定十年经济发展计划,确定能源、高科技工业、资讯、自动化、生物工程、电视技术、食品、医药八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至少在这时,台湾在制造业上的发展,就已经彻底将香港甩在身后了。

体量最大的韩国,政府主导了半导体工业扶持/育成/振兴计划;三星集团八二年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研发64k存储器,目标直接是亚洲目前第一的日本。

八十年代初在亚洲四小龙里算人均生产力最高的香港,工商界却没有自发革新,港英政府又忙着埋雷呢,哪可能推动他们注定要放手的香港的产业革新?

眼睁睁看着从劳动密集型电子制造切入高附加值电子制造的机会,从香港身边晃晃悠悠走过去了。

不过,早于石油危机的内地改革开放,却给香港带来第二个悠长的气数。

七十年代底,一河之隔的深圳和香港的收入差距是100倍。

务实而又过度务实的香港小工厂主们,之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拼杀过30年,到八十年代,他们在香港是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