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狱之内暗无天日,没有光,刘阔不知狱外天地昼昏是何时辰。
当初他接下贵人所托,密谋劾举骆玄防之时,已经想到了最后会落狱,甚至丢了性命。
但为了心中鸿志,他毅然而然接应此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可是在这件事情上有一个人让他不喜,这个人便是刑部尚书王呈。
这王呈辅佐过先帝,乃是先帝在制科中钦点的进士,名声大噪一时。
只不过他的名声并不是什么好的名声,而是阿谀奉承的恶名。
十数年前,先帝不满彼时朝中上下气氛颓堕,兵倦法弛,欲启新发法,切除腐肉,改革更张,想将大苍百年庞大之躯,推向另一个盛世。
先帝欲要改革,必要招举人才,这王呈知晓先帝心之所念,不顾国家根基,迎合其义,被当时全力劝谏先帝的群臣所不齿。
无数文臣作诗讥讽王呈,王呈却丝毫不以为意,依旧揣合逢迎,希旨承颜,定下数条革新政策,在先帝的护航之下迅速执行。
这些改革之策推行得极快,王呈一时间风头无两,乃是先帝面前的一等红人。
只不过这些革新之策没能成为大苍转折点,反而让基层官员舞弊成风,百姓赋税如山,怨声载道,戕害了无数农人。
直到北边战事吃紧,民间爆发无数的起义,先帝才恍然悔悟,将王呈发遣地方任刺史。
又过四年,王呈带着在地方所获的一身功绩归京,入主刑部出任刑部侍郎,再四年升尚书。
作为孤傲的士人,刘阔敬重他的老师——时任丞相的澜戡,认为澜戡心怀大义,他愿辅弼老师,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老师气量宽宏,最喜人才,刘阔却是想不明白为何老师就是喜欢那油腔滑调胸无点墨的王呈。
但为了大局着想,刘阔明面上一直忍着王呈,从无与他发生什么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