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兵动作飞快,两个首级很快被砍下来简单处理,几个旗丁的甲胄也都被剥了下来,里面的甲片和棉衣都可以回收利用,腰刀、清弓、护喉、护腋、护心镜更是可以直接给明军用。
头盔就不行了,因为明军大多梳了发髻,所以盔顶预留了空间,一般明军盔要比建奴铁盔大。若是明军戴上建奴盔,头顶的发髻会让一截脖子露出来,在战场上很吃亏。
“又多了两匹马,老奴养的马可比辽西军的驴马强多了。”
在明末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就是蒙古马都仅仅比驴强壮一丢丢,只有建奴的马有个马样子。
刚好是六匹,李昊决定给自己和家丁都换马,这样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追上鞑子。
因为马力不足,今天下午到傍晚的战斗是很被动的。
“李爷有卖马的念想吗,我家千总正在大力收马。”有个营兵一边剥旗丁的贴身袜裤,一边询问。
“我不想卖马,我的家丁都不够用。你们这十二人是一队吗?再往上的编制是什么?有没有总旗、百户的叫法?”
明军基层编制没有常例,军队主官想咋样就咋样,负责调兵的文官只要知道一个军官手底下有多少名额的战兵就够了。
十二个营兵一起行动的情况有点少见,按李昊的记忆,似乎只有戚继光在组织打倭寇的戚家军、蓟镇车营的时候出现过十二人的编制。
“我等是一队的,祖旗总管辖着我们三队,再往上则是百总、把总、千总,这是戚爷爷的编法,孙大帅拿来延用了。”有位营兵回答。
居然还真是戚继光的车营编法,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一旗,三旗为一司、三司为一局,三局为一营。
“祖旗总?”李昊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是祖家将门?你们营的主官是祖大寿?”
宁远卫城,是祖家将的老巢,自祖承训用七个人头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