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它安置在矿井中,则是可以安全的对六丈深的矿井汲水,不会发生任何危险。”
“这根管子使用杜仲胶制成的管子,十分好用,就是不耐热,不知道和东洲的橡胶相比差距在哪。”
王甫激动地说着,可朱高煦却有些失望。
他还以为王甫他们已经弄出可以放在车上运作的蒸汽机了,结果不曾想才堪堪达到了明末清初的抽水版本。
尽管他不知道王甫他们的这个蒸汽抽水机比西方如何,但失落过后他还是夸赞道:“不错,有了这个东西,日后就不用费力让工人把矿中积水一桶桶的抽到矿井外了。”
“走,带我再看看其它的研究。”朱高煦表现得很满意,王甫见状也就带着朱高煦参观了玻璃镜、谷物条播机、水银温度计、打谷机、扎棉机等物。
玻璃镜基本与后世的镜子没有太大区别,可以清晰的照清楚一个人的样貌,只要价格下来,朱高煦相信可以取代市场上的铜镜。
水银的温度计和后世一样,但个头大了许多,并且需要放在腋下两字时才能测出准确的温度,这对于日后的医疗有着帮助。
至于其它的谷物条播机、打谷机、扎棉机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农具上的改版,只是让它们变得省力,并且效率得到了细微提高罢了。
之所以说是细微,主要是对于熟手来说,那效率的提升也不过就是在原本工作时间上,多加班一两刻钟罢了。
虽说提升不大,但朱高煦还是给予了王甫等人应有的赏赐和鼓励,并拔擢了主要研究这些东西的十余名大学士为博士。
结束参观后,朱高煦便指点了这些东西的方向,但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如何将蒸汽机安装在车上,使得马车可以自己运动起来,拉拽更多货物。
朱高煦亲自绘下了蒸汽车的外观图纸,以及蒸汽火车的图纸,不过对于这些图纸,王甫则是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