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赤的解缙不得不抬起头来,勉强作揖道:
“陛下,中卷范围凭空多了一省,自然会导致中卷名额拥挤。”
“臣以为,南北中三卷都应该增加录用进士名额。”
虽然已经虚弱的说话有气无力,可解缙依旧在上疏争夺未来的权力。
“名额无需增加。”
朱棣还未开口,朱高煦便率先说道:“朝廷不过百余府,百余州,千四百县,四百余卫,三百余所。”
“增加一省或者减少一省,这些州府卫所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参与科举的人还是那群人。”
“若说要增加名额,自然得是人口增加,竞争变大才对。”
“朝廷的每一名官员,那个不是千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增加名额只会让一些素质参差不齐的漏网之鱼进入罢了。”
朱高煦看上去是在为百官说话,但实际上却是在断绝解缙他们的念头。
科举是他们自己要走的路,那他们就老老实实的科举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基层的胥吏被新政学子占据,中高层的科举还需要面对新政学子的挑战。
单说学子数量,解缙他们已经在南下过程中了解过了,今年毕业的新政学子数量足有二十余万。
再给朝廷这么搞下去,等过个几十年,恐怕南北卷就不是保护北方和西南学子,而是保护江南学子了。
解缙他们想要维持原来的情况,不过朱高煦却不同意。
他能给解缙他们的路就两条,要么现在主动接受新政,要么以后被迫接受新政。
现在接受新政,江南还能跟上其它新政地区的脚步,要是以后再接受,那江南就得落后十几年了。
解缙他们现在是骑虎难下,他们想接受的新政是官学,而抗拒的是官学之外的新政政治和经济改革。
这要是土地丈量清算,指不定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