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建设,直到洪武十七年才重开科举。
此后四次科举中,北方占据进士席位常年保持在三成,西南偶尔一成,其余也就被江南和中南地区垄断。
南北中三卷,是朱高煦结合了历史上大明最终完善的政策。
在这种南中北分卷下,并不会造成三地士子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情况。
毕竟明朝的科举是各省组织乡试考出举人来,然后朝廷组织会试考出进士来。
南中北卷的名额分配是固定的,但是三卷各省可没有固定的名额分配,因此很难形成三地党争的局面。
哪怕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党争最为严重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北方和西南什么事情,而是南卷诸省的争斗,也因此形成了明末特有的籍贯派系争斗。
南直隶由于被拆分为十八个直隶的州、府,因此也需要内部竞争,所以无法形成如淮西、江东一样的党派。
整个晚明里,南卷籍贯的官员形成了以苏州为首的江东昆党,宣州为首的宣党,浙江的浙党和湖广的楚党。
相较于他们,山东的齐党和陕西、山西的秦党并不算什么有实力的党派。
不过这种局面与朱高煦无关,眼下的他只要能确定南北中三卷制度就行,至于其他的齐楚浙宣昆等诸党如果冒头,那反倒是利于皇帝平衡庙堂,不至于一家独大。
“一百五十席位……”
奉天殿内,群臣默不作声,作为大学士的解缙则是在分析利弊。
他与杨士奇隐晦的对视一眼,显然他们对于南卷一百五十席不是很满意。
江南一京二省的人口占据天下近半,可却还要与湖广、广东、福建来争夺一百五十个进士名额,这无疑是对他们的限制。
相比较之下,北方和西南虽然加起来才有一百五,可他们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如南直隶和江西二省多。
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