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得到了详细情况,朱高煦便将目光投向了嘈杂的南军营垒之中。
显然,刚才一轮炮击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还没结束。
“再打四轮,然后改换目标,把南岸的工事尽数摧毁,直到炮弹打完为止。”
“另外从三万卫购买征调铁料,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攻下铁岭城。”
说罢,朱高煦看向王义:“命令军中精通造船的弟兄准备制作舟船。”
“是!”王义没有疑问,因为渤海军中有不少人都接受过吉林船厂的训练。
大船他们造不出来,弄出小舟还是没问题的。
“定射装填、目标铁岭,复设四轮,调度……”
“点!!”
“轰轰轰——”
沉闷的火炮声再度响起,南军乱作一团,只有他们对别人打炮,却不想今日也被别人拿来打炮了。
“镇定!!”
吴高呵斥帐外乱作一团的兵卒,心里十分无奈。
明军兵卒经过骑兵冲阵、步兵长兵交击的训练,唯独没有训练过如何防备火炮,只因明军善于用炮打人,未曾想过会被人用炮打。
“得想想办法才行……”
吴高冒着炮击风险走出营帐,试图找出如何防备炮击的手段。
战争就是如此,只有足够的冲突才能促进武器装备与战术迭代。
明朝欠缺的就是这方面,因为他们旁边没有一个善于使用火器,并大规模使用火器且能压倒明军的势力。
这样的环境下,大明就没有更迭武器装备的动力,更不会有想法。
万历年间火器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无非就是因为东吁缅甸与入朝抗倭这两场战事让大明接触到了火器国家,因此更迭了不少火器,但也仅限于此,明军装备依旧没有大规模的置换,因为外部压力不足。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