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来说,他对徐氏的记忆都来自前身。
前身的朱高煦性情凶悍,哪怕是徐氏教训他,他也要硬着头皮顶嘴,气得徐氏好几次都追着他打,朱棣在旁边气都不敢吭。
其实,徐氏与前身有很多误会,只是前身性子要强,不愿意解释,所以造成了许多误会。
回忆着那些误会,朱高煦一时间突然有很多话想对徐氏说,不知道是因为想帮前身解释,还是想为前身安慰徐氏,总之他现在有很多话都想告诉徐氏。
“爹您放心,小子晚上回去后会写信的。”
朱高煦语气轻柔了不少,这让朱棣有些诧异,心里直呼‘这孩子转性转的也太彻底了。’
“还是让俺爹吓得啊……”
看着朱高煦,朱棣真是为他感到可怜,毕竟整日被盯着,那滋味肯定不好受,毕竟当初他大哥朱标也被老爹朱元璋搞得一惊一乍。
想到这里,朱棣伸出手拍了拍朱高煦肩膀:“好小子,你倒是长大了。”
“毕竟小子已经十七了。”朱高煦没往深处想,只是笑着解释,同时与朱棣下了箭楼。
他们二人继续在城内外闲逛,偶尔遇到一些朱棣感兴趣的事情,他便停下来询问一番,尤其是对朱高煦弄出来的水泥极为感兴趣,让朱高煦日后手中宽裕了,给他送几个这方面的工匠。
对此,朱高煦自然是答应下来了,不过这个口头上的宽裕,恐怕要到靖难之役才行了。
水泥这种东西,若是被朝廷所掌握,那以当下大明朝的体量,完全可以垒城而进,把他和朱棣给困死。
闲逛许久,朱棣带着朱高煦回了渤海王府。
朱高煦还想留他在王府休息,他却说住不习惯,还是城外的军营更适合他。
父子二人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在临行前,朱棣再次交代了让朱高煦给徐氏写信的话,随后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