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个低头的身段,也没有那个脸!更不知道怎么去问责卫子夫!
最后,刘彻听着满宫的流言,‘皇后与太子因怕失宠,常感不安。’,颇为无力!
他不想去生气了,只想明白点告诉刘据和卫子夫——“继续谏言,好吗?”
卫青奉命,把这个意思的文绉绉的一段话,大张旗鼓的传到了椒房殿和太子府。
椒房殿内只有卫青和刘据,
卫子夫也没有必要演下去,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刘彻真正在意的点,不是刘据和他争执,而是在不他不喜欢的刘据因为战事和他争执。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多年夫妻,卫子夫怎能跟刘彻没有默契?刘据是他们的儿子,更是太子!
这意味着,刘据长成什么样子,不仅是刘彻喜欢,更是国家需要!刘彻知道下面要文治,所以几乎在立太子时,就一心培养他做个温和治文的君主。
博望苑,招天下贤才!
如果刘彻想刘据继承他的风格,继续打打打,就会引导他去学兵事、请武将,而不是立一个可与太学争才辩文的博望苑了!
那天听到刘据激动的反驳,卫子夫就知道,两人走岔了!
或许因为舅舅和父皇都有好战的天性,让刘据也本能扑在兵事上。
面对这种情况,刘彻大概是又喜又气的吧?出于天性,他对像自己一样喜欢兵戈的儿子,无比的喜欢,毕竟谁不想孩子与自己同好呢?
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汉需要一位温和的文治之主,等百年归西,不想刘据劳天下之民,心中又会分外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