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回长安?”
卫子夫怔了怔,“那孩子都长大了?”
“是。”景福道,“他那位堂哥名李陵,就是江校尉也夸他的。六郡子弟本就抱团,只要那孩子不是个傻子,怎么也能在长安立足。”
还没等卫子夫说什么,瑕心就开口补了一句,“李敢之子名李禹。他倒也没有跟李陵这位堂哥走得多近,又不是一起长大的。”
“可麻烦的是,李广利看得上李陵啊,俩人还没少有了交集呢!谁知道李广利会不会是想拉拢六郡子弟。”景福有些不开心,疑惑的看向瑕心,“怎么每次谈到那家姓李的,你都偏袒他们。”
瑕心静静回看过去,坦然道,“公正之言,我没有你那么情绪化。”
“我···”
“好了,你们两个再吵,我就先随手嫁一个出去。”卫子夫吓唬了她们两句,才叹道,“他那位堂哥是李当户的儿子,曾是陛下心腹,当初我家里出事,他也有份帮忙,不过是照拂堂弟,你们也不必盯着人家了。”
瑕心这才神色稍缓的说,“禀皇后,奴婢说的是有根据的。李蔡为丞相时,并没有对子侄多加照顾,后面和李敢走得近,也是在李敢有了军功,当了郎中令之后。李陵当时是被漠视的存在,如今却照拂李敢的儿子,可见与李蔡并不是同路人,更是个心胸开阔仁善孝悌的。”
“确实,之前都没有怎么听过他。”卫子夫回想了一下,“我遣李敢夫人出长安时,他们也没有干涉吧?”
瑕心没有说话,转头望向景福,你不是说我偏心么,那你说啊!
景福气馁,“没有,也没去送。而且这次,听说也是李敢夫人来信,他才出手帮忙的。”
卫子夫轻轻点头,“期门的人,你们尽量不要碰。”
这算是无需关注的定论,是以瑕心和景福都双双应下,再无辩驳。
就在卫子夫以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