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直到北平侯张苍,在太宗皇帝在位中后期上任,汉家舆论才终于满意的点下头:俺就说嘛,丞相这东西,还就是只有开国元勋能当。
结果不过十来年,张苍落马,申屠嘉被赶鸭子上架,朝堂内外顿时一片嘘声。
虽然很少有人直接骂申屠嘉‘德不配位’,但类似于‘一代不如一代’‘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做丞相’之类的阴阳怪气,却是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再到之后的周亚夫,以及如今的刘舍……
说白了,汉家自太祖刘邦立汉国祚,到如今刘荣在位,这不过六十年时间里,对于丞相人选的选拔标准,其实是在极其迅速的往下压的。
——太祖年间,朝堂内外一堆治国之才,一群善战之将,选丞相不说是能让太祖皇帝挑花了眼,也起码能一二三四排个顺序出来,在开国丞相萧何还在时,就把汉家前四任丞相都给指定了。
吕太后年间,虽然没有太祖年间那么‘宽裕’,但也还有太祖皇帝指定的老三老四——王陵、陈平二人。
自然是比不得萧何曹参,但也勉强够看。
审食其就不说了,懂得都懂。
等到了太宗皇帝年间,陈平垂垂老矣,丞相之位,就基本在诸吕功臣:陈平、周勃、灌婴等人之间击鼓传花了。
直到这些人都死完了,张苍上任,汉家的丞相群体来了个回光返照。
张苍之后,就彻底没人了。
这个‘没人’是个什么概念?
——一百多家彻侯,太宗皇帝愣是找不出哪怕一个勉强够看的丞相!
不得已,只能放大考察范围,才好不容易从关内侯当中,选了个勉强够看——甚至未必够看的申屠嘉!
然后就是早上选定申屠嘉,上午封申屠嘉为彻候,中午祭天拜相,下午就让申屠嘉去相府上班了……
再后来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