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03章 舆论鼎沸?

第403章 舆论鼎沸?(3 / 7)

功侯贵戚在内的钱币持有者,用手里的各式杂钱,按一定比例从少府换取五铢钱。

那这个比例如何确定?

按照刘荣放出来的口风,以及刘荣一贯的作风,基本可以确定:是以钱币含铜量,作为兑换比例的核心标准。

比如,铸于太祖高皇帝年间的三铢‘汉半两’,重三铢;

除去那些铅制荚钱不算,稍微正常一点的太祖三铢,含铜量普遍不超过二成。

也就是说,足足五枚品相正常的太祖三铢钱,才能熔炼出重达三铢的铜;

好巧不巧——刘荣即将推出的五铢钱,含铜量刚好定在了比秦半两(七成)稍低,却并不影响外观、品相的六成。

经过简短的计算就不难得出:一枚五铢新钱,便含铜足三铢。

也就是说,这种即将被推出的五铢新钱,只一枚的含铜量,就等于五枚太祖三铢的含铜量。

按照最糟糕的情况预测:这两种钱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很有可能按照各自的含铜量,定为令人瞠目结舌的五比一,即五枚三铢钱,换一枚五铢钱。

再比如吕后八铢。

含铜量比太祖三铢稍微良心一点,有三成。

钱重八铢,含铜三成——含铜量大约为二铢半;

如此说来,吕后八铢与新五铢的兑换比例,大约会是六比五,即六枚八铢钱,换五枚五铢钱。

最理想的状况,也顶多就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兑换。

至于太宗四铢,那就更夸张了。

——事实上,太宗皇帝原本想要推行的四铢钱,含铜量要求是过半的;

只是后来,吴王刘濞先行抢占市场,以劣币驱逐良币,逼得太宗皇帝只能关门放狗,让邓通去和吴王刘濞‘真男人大战’‘用魔法打败魔法’。

这就导致现如今,流行于世的绝大多数太宗四铢,含铜量都只有可怜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