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都督言重了,自世宗宣皇帝开创科举以来,朝廷便一直以科举取士,这么多年也不见有什么不妥,岂能因犬子一人屡试不中,便认定科举不公。”虽然明知萧恪是向着自己儿子,但刘煦却故意说反话,就想听听萧恪如何回应,好知道萧恪真正的意图。
萧恪自然是听得出刘煦是正话反说,他也懒得再卖关子,索性直截了当说道:“刘参军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我并没有否定科举取士的意思。”
“正是因为科举是本朝首创,因而还有还多的瑕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打算过些日子上书给我兄长,提出一些科举考试方面的改革建议,完善科举制,使其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取士,也让令郎这样真正有才之人不至于被埋没。”
“不过在此之前,我打算先在徐州做一个试点,若是没有什么问题,便上书给朝廷,正式推广天下。”
刘煦和刘正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因为他们都没想到萧恪一个徐州的大都督竟然要对科举考试动刀。
不过想想萧恪背后还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兄长萧恒,说不定这件事还真能让他做成。
事实上,萧恪并不是因为今日见到刘正,就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改革科举,而是早在他打算将魏安这些人逼走之前,便想过如何找人来填补这些空缺。
依照过往的惯例,这些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大都督为了得到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都会选择去任用这些世家的子弟来填充官场,从而将自己的利益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萧恪并不打算遵循这个惯例,一来是因为他太清楚世家大族的德性了,注重自己家族的利益远远甚于对他的忠诚,一旦将来自己稍显颓势,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毫不犹豫抛弃自己,另投他人,毕竟在他原来的时空,历史上只要一到王朝末年,这种事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