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错的!”“当然。”
克莱蒙·梅特耶将车里的几份报纸递给了林朝阳,上面都是对昨天勒诺多文学奖的报道。
克莱蒙·梅特耶边开车边为林朝阳介绍了一下这几家媒体和报道的内容,两人一路说说笑笑,来到了巴黎左岸的伽利玛出版社。
与一年多前来时的默默无间相比,现在的林朝阳刚刚拿下勒诺多文学奖,风头正盛,出版社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仪式。
“祝贺你,林!你创造了勒诺多文学奖的历史,也创造了法国文学的历史,你可是第一位在法国获得重量级文学奖项的中国作家!”
伽利玛出版社的总编辑伊桑·罗杰斯代表出版社向林朝阳表达了热烈的祝贺之情。等克莱蒙·梅特耶跟他耳语几句之后,他的表现就更加热情了。
庆祝仪式后,他迫不及待的拉着林朝阳去签了合约。
然后又对林朝阳说:“林,你应该在巴黎多待几天。”
“为什么?”
“我想给你约个《巴黎评论》的访谈。”
《巴黎评论》创刊于1953年,它早期以发表新晋或相对不知名作家的高质量和诗歌而闻名。
在成立的头五年里,《巴黎评论》发表了杰克·凯鲁亚克、菲利普·拉金、菲利普·罗斯、塞缪尔·贝克特、纳丁·戈迪默等人的作品。
日后,这些人无不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作家。
《巴黎评论》也因此而迅速为自己在法国文学界乃至国际文学界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昨天对林朝阳发出访谈邀请的《文学杂志》在法国名声不俗,但跟《巴黎评论》比起来却相形见绌。
《文学杂志》的影响力仅限于法国,而《巴黎评论》的影响力却是国际性的,尤其是它的“作家访谈”系列更是刊物的王牌栏目。
如果有人要推举一份当代最具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