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出了,我家里世世代代就是靠这个吃饭呢。”
说起这个,梅姨叹了口气:“不过最近两年生意不好了,做我们这种琴行的,在大城市里才有赚头,可那些地方的铺租哪里是我们这种农村能够负担得起的。”.?
“前面还有些琴行过来要琴,但现在制作这种琴啊筝啊什么大厂太多,虽不济手工的精致,但原色油一上,跟我们这种外观也差不了太多。”
“做生意的都讲究利润,哪边便宜自然选哪边,我们这种手工活,迟早要被淘汰完。”
“不过我人也老了,只可惜我做的这些琴,这些木都是我和老张上山,挑选的精品百年老树,叫人帮我们一节一节搬回来,又一点一点雕刻而成。”
“现在却全部堆在家里积灰,一点它的作用额度发挥不出来。”
老村长拽了拽她:“你跟人家小宋抱怨这么多干什么?”
梅姨这才反应过来,“哎呀,我真是,不好意思啊小宋,我这个人啊就是啰嗦,人老了你多担待。”
宋纱:“没有的事。”
这反而让宋纱了解到一些事,如此看来那这些古琴古筝可以作为除开茶叶和橘子之外的另一个拍品。
只是价格方面……
宋纱指了指手边的这把琴:“梅姨,这样一把琴一般你们卖多少?”
“这个琴我们大概是800-1600左右,主要是根据木制来。”梅姨给宋纱介绍:“这种木制没有上年轮,相对而言比较不怎么值钱。”
“不过我都打听了,在我们这里几百一千多的古琴,在外面卖可能要好几千,起码都要三四千。”
宋纱眯了眯眼睛,她相信梅姨说的话,因为商人之间的买卖就是如此,特别是这种手工制作,赚得不是制作方,也不是买方,而是售卖方。
直播间网友们一听有些好奇就去查了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