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那个壮硕的身影就化作小小种子,埋在幼年南平山的心里。
山里的孩子不知道读书,到了年纪大点,要么跟着长辈种地,要么就外出打工。
南平山选择了第二条路——他来到镇上,去一家面馆当了学徒工。
父母对他的选择非常不满意,因为学徒工是没有工钱的,反而要把师父当亲爹供养着,端茶倒水、捏腰捶腿……这和把儿子送出去了有什么区别?
奈何南平山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只要他认定的道路,就一定会沿着那个方向,一直走,一直走,没有人可以改变。
所以,哪怕父母拿断绝关系要挟他,他也没有改变想法,继续留在那家面馆当学徒。
他学习很快,没多久就把面馆老板肚子里的活儿掏了个干净。
那老板人不错,觉得没什么可教他的了,就送他去相熟的热菜馆打工,或者说,叫学习。
之后几次,南平山不全是被动,也会主动的离开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继续他的学习。
在他看来,只会做几道菜的人,那不叫厨师。
只有会做很多很多菜的人,才叫厨师!
所以,从十多岁,到快二十岁,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东一家西一家地学过来。
这时候,他老家的父母看不过去了,答应南平山让他想干嘛干嘛,想当厨师就当厨师,而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南平山能去相亲结婚,不惜以死相逼。
南平山实在没了办法,应了父母的要求,去见了一个陌生的女人。
他没有什么感觉。
但对方很满意,觉得他为人老实话不多,又有厨师的本事,应该很快就能开店当老板。
南平山内心是抗拒的。
他觉得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到开店的水准,还想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但是,在父母和未婚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