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你这么个干巴老头子还真是色心不老……”
老黄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不,我要你亲自把她送到苏记织坊做织工,那边我已经说通了。动静大一点,要让整条街上的人都看到,就像嫁闺女那样,听懂了吗?”
史大姐不解,这老头是怪还是仙?反正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你这是图啥?”史大姐伸出手,“银票给我……”
“昨日我有言在先,今日没有银子!明日我去苏记看看,如果红杏姑娘不在,我不介意多杀一个小子……”
“……”
于是那天上午,街上有了一道奇异的风景:怡红院的老鸨子敲锣打鼓地将一个年轻的姑娘送去了苏记织坊做织工。
也是在那一天,临安县县衙上任了一位新的县太爷。
不光师爷和衙役们早早等在县衙门口,很多百姓也在翘首以盼,只因这位叫董勇的知县是本朝新一届的状元郎。
事实证明,他们没有白等,那个董勇看起来很有些儒雅的读书人气质,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如若不是官家的威严,肯定能让不少大姑娘小媳妇为之心中荡漾。
在这个不算繁华的县城,读书人的儒雅还是非常勾人眼球的。
只是这饱读圣贤书的董县令并不知世事的艰难和人心的险恶,头几天光是来自幽州的难民就让他很是头疼。
幽州大汗,几近颗粒无收,而朝廷因为战事紧傅又拨不出钱粮救济灾民,致使幽州百姓大多流离他乡。
县太爷虽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但却无法凭空变得粮食出来,终日急得团团转。
清晨,董勇一边喝粥一边问:“师爷,你是否有什么好办法?”
单从这清廉来说,他绝对是个好官。
衙门的师爷丙吉服侍过三任县令,对临安县了如指掌。
“老爷,其实整个大宣流民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