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三国同名同姓的两个刘

三国同名同姓的两个刘(2 / 3)

的刘岱,也字公山,却是沛国(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曾任司空长史。曹操自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后,多年任司空,行车骑将军,执掌朝政。这位刘岱官任司空长史,自然是曹操的心腹了。他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因功而封列侯。建安四年(199),曹操命他与中郎将王忠攻打刘备(《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均有记载),这时,距兖州刺史刘岱之死已经七年了。

由于两个刘岱名同字也同,确实很容易被误认为一个人。

罗贯中本人就发生了混乱。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二《李傕郭汜杀樊稠》节的末尾写道:“青州黄巾又起,聚众百万,头目不等,将兖州牧刘岱杀讫。”这就明确交代了兖州刺史刘岱的结局。但在卷五《曹公分兵拒袁绍》节中,则又写曹操“差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同引兵五万,诈打丞相旗号,去徐州擒刘备。”读者自然可以看出,这个刘岱应该是另外一个人。然而,紧接着的《关张擒刘岱王忠》节却又冒出这样一句:“玄德曰:‘刘岱昔为兖州刺史,虎牢关伐董卓时,也是一镇诸侯。今日为前军,不可轻敌。’”如此明显的前后矛盾,真使人摸不着头脑。究竟哪一段叙述正确?是兖州刺史刘岱没有被青州黄巾军杀死呢,还是前后有两个刘岱?

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三国演义》时,发现了嘉靖元年本中这一自相矛盾的现象,却没有仔细检索《三国志》、《后汉书》的记载,不知道实际上有两个刘岱。于是,他们删去了前一个刘岱被杀的叙述,而在第二十二回增加了刘岱投降曹操的交代。这样一来,文字上的破绽似乎被抹去了,却完全把两个刘岱混在一起了。

弄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事情就好办了:应当保留罗贯中关于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杀死的交代,删去所谓“刘岱投降曹操”的蛇足,再把“前军刘岱”的笼统说法改成“司空长史刘岱”,两个刘岱的区别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