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还好,接下来就没有那么多幺蛾子事情了。
甚至于,因为不少预定开支被取消,苏曜还能把剩下的钱加一步扔到教育里面去。
而其中重中之重的便是襄平的郡国学校。
郡国学校,其建制可追溯到前汉景帝时期,乃是汉时地方官办教学机构。
昔日的蜀郡太守文翁深感当地文化落后,无人可用,便选拔优秀小吏送往京城学习,学成归来后委以要职,并在成都设立官学,招收学生,称为“学官弟子”。
而这一举措得到了后来汉武帝的高度赞赏,并下令天下郡国仿效蜀郡,设立官学。
至此,天下郡国学校始兴。
比起在洛阳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地方名师举办的私学外,大汉在各郡国治所都建有一所由地方长官负责兴办和管理的郡国学校。
其规制和教学内容可能因地区而异。郡国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本郡的官吏、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以及推广教化、宣传思想等。
不过如今的郡国学校却基本沦为了世家门的交际场。
普通人根本没资格进入这里。
故而,在了解到这一层面后,苏曜便决定了,扩编势在必行。
“不但郡国学校要扩编,各县也都拨出地来兴建专司扫盲教化的学校,把我们军中的扫盲运动普及到地方来。”
“在此间若发现民间有那成绩优异和才思机敏者,应立即送至襄平国学校,助其深造,不但免其学费,更可为其免除徭役名额,使其专注学业。”
苏曜的决心在郡府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官吏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惊讶又敬佩。
他们没想到这位新任太守不仅雷厉风行,而且深谋远虑,对教育如此重视,而且还真的愿意真金白银的咋在里面。
甭管心中怎么想,此刻面对如此仁政,众人是纷纷拱手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