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这就是国家性格对国民性格的影响,显然恩斯特喜欢韬光养晦,藏拙这一点就是受前世国家性格的影响。
其实就是价值观,不一定所有人认同,但是绝大多数人是认同的,就比如西方国家倡导自由,苏联推崇民主,远东帝国的社会价值观一样。
康斯坦丁对这些很是无感,作为旧时代贵族,尤其是德意志贵族,还是更喜欢在军事上发力,欧洲贵族天然重视军事。
所以他说道:“这次奥兰治自由邦内战,我们要不要找机会插手,这是一次吞并奥兰治自由邦的好机会,这样我们也可以把把开普敦殖民地彻底隔离在奥兰治河南岸,对减轻国防压力有很大帮助。”
其他方面不说,拿下奥兰治自由邦,那东非和开普敦殖民地的边境线就大大缩减,而边境线减少,兵力部署也就可以适当减少,而奥兰治河虽然算不上天险,也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所以可以极大节省东非的军事开支。
恩斯特安抚道:“这件事急不得,虽然我们对奥兰治自由邦有想法,但是现在奥兰治自由邦毕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这件事必须慎重考虑,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一但下场,那就打破了奥兰治人和德兰士瓦人之间的隔阂,他们肯定要重新联手,先应对我们这个威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后面的话才是重点,在奥兰治人看来,德兰士瓦人和英国人不是东西,东非的德意志人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毕竟都在非洲混,大家对东非那是相当了解,东非更是享有非洲“沙俄”的外号,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可不是土著白送的。
只不过现在奥兰治人没的选,只能寄希望于和东非合作,奥兰治自由邦三面是东非,一面是开普敦殖民地,完全处于内陆,所以想要获得外部支持,没有其他道路。
而且东非口碑也其实并不算差,尤其是在东非北方接壤的国家,对东非印象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