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人口几乎是东非移民人口的四倍还要多一点,这还是在东非驱赶了不少黑人后的结果。
这也造成东非人的生活比较单调,但是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并不算差,毕竟有矿,有地,有可压榨人口(黑人),加上公司化治理,避免了小农破产,即便某个地区粮食减产,也可以从其他区域通过调拨粮食平摊掉这点损失。
更何况东非本来就是一年粮食多收,普遍在二季以上,这个因素很重要。
就比如远东为什么宋代以后人口和产业加速向南方聚集一样,南方即便遭灾也可以及时补种,不至于像北方一样颗粒无收,冬季不遇到极端气候也不用担心冻死风险。
东非则更进一步,全域内气候差别不大,降水虽然也有季节性,但是足够多,而且没有远东极端,整体粮食产量不会有太大波动(刨除掉不断开荒因素)。
前世,远东把耕地质量分为15个等级,其中最优等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方耕地热量更加充足,一年三收,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山西等地区,东三省黑土地虽然肥沃,粮食质量高,但是热量不足是一个大问题,只能说有得有失。
用农业专家的话说:“东北黑土,一攥就出油,但由于光、水条件,一年只能一熟,这是先天不足。不管用什么技术,一季水稻亩产就是一吨多,玉米也是一吨多。这只能是单产冠军、一季冠军,耕地质量等别是建立在周年产量上的,一年三熟的南方更具优势。”
如果按照这个前世远东标准,东非大部分耕地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准,大湖区则是优等,所以东非注定是个农业大国。
虽然,移民们为了干饭,起床的积极性被调动,但是向来重视秩序和卫生的移民署可要给他们加大点难度。
“把被褥都整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