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七百三十章 增量与存量

第七百三十章 增量与存量(6 / 8)

,让当地的大明人突破了十万。

绝岛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绝岛的人口短短的几年里,人口增加了近百万。

人工短缺的短板被弥补上了,技术的带动下,绝岛的生产力再一次提升,而绝岛的矿产高产,为大明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有力促进。

专门制造缝纫机部件的机器。

专门是生产蒸汽机项圈、钢管、压力表的机器。

随着市场的繁荣,机器的大缺口,利益的诱惑下,工厂为了解决产能的问题,终于有了机器生产机器的现象,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修建房屋的水泥、钢筋成为了廉价的民生物资,楼房再也不是大城市才有的,县镇甚至乡里都开始修建水泥钢筋的楼房。

民间如此,大厦同样是修建的更高。

道路开始铺设水泥,城市里水泥的主道成为了新的修路方式。

裁缝铺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的成衣商铺,一条街道上十几家成衣商铺,每家的风格都不同,然后是专门卖帽子的、鞋子的。

铅笔成为了穷人都用得起的文具。

煤油灯普及到了全国。

铁丝网、铁钉、专门的鱼竿鱼线

第一支钢笔问世。

橡胶制品随处可见。

正统皇帝驾崩前,随着绝岛民间商行的壮大,十几二十年下来,成为了南洋庞大的势力,虽然在天竺地区还不如大明工局,但是已经能与大明工局扳手腕,不再像以前当大明工局用市场竞争外的手段时毫无反抗之力的现象。

当正统皇帝驾崩后,大明工局体系开始了反扑,势必要争夺回南洋的市场。

从吕宋到渤尼,从渤尼到旧港,从旧港到天竺南,犹如看不见的前线,各大商行体系的竞争下,终于发展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杀价市场行为。

成化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