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朱瞻基与朱瞻墉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朱瞻基与朱瞻墉(5 / 7)

业也是必须的。

朱瞻墉在天竺多年。

将近三十岁的朱瞻墉还在当地生了几个孩子,多年来的军事以及地方上的治理,让他更加掌握了少年时学到的一些知识,也明白了父皇对自己说的一些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久后。

朱瞻墉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随着天竺地区的稳定,他已经没有留在当地的理由,从内心出发,他并不愿意回京。

只有在边地自己才是自由的。

不过他只能回去。

带上自己的妃子与孩子们,还有自己的亲卫们,以及部分的文武官员开始了漫长的归京之路。

庞大的队伍终于回到了撒马尔罕,开始乘坐上了火车,最后抵达了嘉峪关,最大才五岁的孩子,看着繁华的城市,与西部七省风格大为不同的建筑,激动的大呼小叫。

“叮铃铃。”

蒸汽机工厂。

北平大兴区第一家蒸汽机工厂,比原来的规模大了十倍不止,一栋栋的高楼建起,还有无数的烟囱,灰蒙蒙的天空下,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

工厂下班后,厂门口形成了“自行车流”。

安逸舒适,生活水平高的工人们成为了最大的消费阶级,市面上出现的任何新的商品,必然最先出现在京城、上海、北平、江苏、广州、武昌等地的商铺里。

当这些地方普及后,新问世的商品开始往其余地区铺设。

自行车的问世到普及,技术上的成熟发展的非常快,特别是军中的大采购,海军在南洋基地的采购是最大头,极大刺激了自行车行业的繁盛。

虽然橡胶行业生产基地主要在南洋,可生产自行车的工厂,大兴区在技术上并不弱于人,很快有了自己的商号,南洋生产的自身车较小,大兴区生产的自行车讲究大。

“叮铃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