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明罗娑斯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明罗娑斯(3 / 10)

,船只运输更不方便,大多的运输方式改为了铁道,铁道却没有因此堵塞,又有一些相关学者认为朝廷此举颇为浪费,大运河看起来作用不大了。

实际上的确如此,到了后世的时候,这条运河已经是水草丛生、飘满浮萍的断河。

可是修都已经修了,总不能修了一半弃之不理,朝廷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建下去,还那些曾经支持修葺运河的官员也开始闭口不谈,不再当做自己的功绩。

无论如何。

运河上的工人们,盐厂的工人们仍然在努力工作。

就像运河上仍然存在的纤夫,不论在什么年代,也不论拉的是什么货物,拉纤毕竟不是闲庭信步。当然喽,现在他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没有鞭子在空中飞舞,而只是为了娶媳妇,为了盖新房。

那么,谁都难以诉说,这肩头几分是甜,几分是苦。

广场上,几名老人正一起抱怨,不远处的孩子自己玩。

“修一栋两层的房子加上装修和添置家具至少要两三百元,虽然粮价没有怎么涨,钱却不经花了起来,随便去一趟城里一元钱就没了。”

“学校里读书不贵,可是游学的费用要给,每年的新衣裳要买,小孩子嘴馋,总不能一毛不给。家里有个疼痛啥的去医馆,大夫看病虽然不贵,药钱却不便宜。

“日子越来越好,却也越来越难,自己家总不能比别人家差太多,否则谁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跟着吃苦,我们这些老的,也只能帮忙做做家务,帮忙看看孩子。”

老人们七嘴八舌,太阳底下晒着,脸上虽然在抱怨,穿的却是本地当下时兴的麻编工艺鞋,几乎人脚一双,穿在脚上步履生风,而且轻盈、干爽、服贴,因而取个“生,风”的名字。如今已经随风飘向国内外妇女的脚上,这款鞋在南洋大受欢迎。

更勤劳的一些老人,手里还在编织,编织好的箩筐在集市上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