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靡的包间里,几名高丽年轻学子,宴请了好朋友,来自国子监的读书人,宴会上,几名高丽的年轻学子做诗,获得了众人的赞赏。
“丰年盛世乐无边,百姓安居乐业全。衣食无忧心舒畅,国泰民安喜气添。”
“好。”
“好诗。”
人们纷纷拍手,洪德守因为被人们夸赞,也红光满面。
洪德守的父亲是洪兴善。
洪兴善的家族在原高丽咸镜道,现大明咸镜都司,其父亲又是高丽南部庆尚道防御使,虽然其父实在乱兵手中,可是洪家的势力不弱。
除了老家协助大明的功劳外,其父在南部南军遗留的影响力,又成为了大明需要的对象。
洪德守因为善于作诗,不光在学校里得到了好名声,甚至在报纸上发表过自己的诗歌,成为了大明有一定名气的诗人。
与洪德守一样的人并不少,不少的高丽人在大明发表自己的诗词与文章,成为了有名的大文人。
他们这些富贵子弟里,因为基数的原因,的确有些能写文字的人才。
高丽总督要在高丽兴办七所府学。
高丽全境修建铁道。
“大昌之世啊。”
“我们如今的高丽,能出这么许多的大文学家,以往未有之事,说明了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大道可期也。”洪德守学着北平国子监兴起的读书社,也在藩学院创办了读书社。
多数是高丽人,少部分是倭国与南洋人,还有西部七省内的藩国子弟。
洪德守与同学们醉饮而归。
洪府的马车,连车架上都镶金了,有人统计过洪府,他们通过出售权利,售卖土地等等,最少在高丽获得了十万金,这可是实打实到手的银子。
就算以大明军人的高军饷,也需要不吃不喝三千三百多年。
靠这笔巨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