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决定许多事情,包括总体上的道德水平。
“听说大娃要去撒撒马尔罕?”
“又要打仗了。”
老人摇了摇头,“不是这个,大娃要迁去那边?”
王大炳的老父亲,已经和几名老人坐在了桌上,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干活自然有自家的子弟。
这些老人很有风范。
每片井八户人家。
北平是最早施行片井制度的,涿州虽然不如北平城周围进行的早,可也不算晚,最初兴起的楼房,已经变成了二十来幢。
当年的四五十口人,那些少男少女们成家的成家,嫁人的嫁人,虽然没有分户,可新的一批孩子热闹了起来。
包括喜妹也生了两个孩子,因为王大炳跟随皇帝陛下西征多年,耽误了生孩子的光景,以至于他们夫妻在当地,算得上孩子比较少的。
如今片区里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余人,其中小孩与少年有四十来个。
后生们与王大炳聚在一起,陪在老人们的周围。
众人看向王大炳。
王大炳笑道:“卫所一直在提倡,军中也在提倡,既然如此,我也就报名了。”
“卫所提倡,可我们不松口,难道卫所还敢强迫不成。”
一名老人说着大话。
根据卫所的提倡,每户人家成家的男丁必须分户。
这些分户出来的男丁,不能继承家里的田亩,但是家族的财富可以获得分摊,只是呢,会安排去新的土地上,获得新的田亩。
没有多少人愿意离开家乡。
在北平生活多姿多彩,学校也好,离开了这样的北平,去往陌生的边地,犹如两个世界般的生活,经常看报纸的军户们,知道其中的差距。
加上大家族百亩田的底蕴,目前还能维持住,所以响应卫所号召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