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新的教化,地方的矛盾并不少。
要不要重新西征,朱棣一直在考虑中,只是有些事情耽误了,特别是皇后的离世,让朱棣很是伤感了不少,最近才走了出来。
如果要对南洋动兵,暹罗并不是小国,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以防战败的危险。
特别是战争后的治理。
长子很是不同,他注重治理,而不是一味的征服,导致朱棣有许多的顾忌。
打仗必须要有收获。
哪怕是西部也是如此,挤也要挤出水分来。
所以这些年来,大明的动兵每年都在发生,特别是出征塞北地区,收复交趾之战,以及万里之遥的西征,更不提“小规模”的战争,例如出兵协助倭国大内氏,出兵琉球匡扶王室等等。
可大明的发展,不但没有因此停下来,还保证了民间百姓的生产。
其实大明的现状,朱棣已经很满足了。
不知道为什么。
老大仿佛被什么未知的烦扰困扰着,在朱棣看来,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不过朱棣有时候又会思考,是不是老大看得更远,看出了未来的忧虑,所以才有如今的焦虑呢,反正老大的心思,朱棣猜不透。
犹如北平的时候,谁也没有察觉军户制度的隐患,唯独老大看了出来,认为军户制度已经有了破产的苗头,所以从军户制度入手,改变军户的生活状况。
老挝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可老挝宣慰司总体上服从大明的管理,并没有太大的麻烦,而老挝并不在杨士奇的管理下。
杨士奇想要尽快回到中枢,他脱离朝廷太久了。
可暹罗的事情,太子殿下一拖再拖,拖得杨士奇心里没底了,期盼的看着皇帝陛下。
朱棣不置可否。
第二日。
两父子碰头在御花园。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