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明自己的路

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明自己的路(4 / 8)

金州捕鱼业的态势。”

船老大终于听到自己在意的。

不过经过先生的详细介绍,原来还有这么多因果关系。

根据先生的说法,如果不是内地养鱼业的衰败,他们沿海地区的捕鱼业很难发展起来,比起捕鱼业的难度和效率,内地捕鱼业的收获效率更高。

“那我们日后岂不是要没有了生计。”

船老大担心的问道。

他的这艘船还有一笔贷款没有还完呢,手下还有十几名船员要养活。

先生又摇了摇头。

“此次调研,我也会回到朝廷做报告,相信朝廷不会让会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也相信,在太子殿下的治理下,大明的经济体系会越来越大,江淮地区必然的养鱼业兴起,大概率不会对你们金州的捕鱼业造成冲击的。”

听到先生的说法,船老大心里才落心了些。

江淮。

一处又一处的池塘,特别是太湖的低洼地区,已然连成片,成为了当地的主要产业。

当地的百姓们除了养鱼,还会在池塘种莲藕。

太湖高处则养桑。

每户人家的后院旁还搭建了棚舍养畜禽,鸡鸭鹅乃至每家一两头猪,成为了标配,如此勤劳的百姓们,哪怕没有享受到大片井制度的福利,也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大片井制度在江淮地区的失败。

没有人放弃自己的土地,哪怕一家才七八亩,十几亩的田地,勤劳不倦的当地百姓们,靠着自家的力气和勤奋,竟然让朝廷无计可施。

一年两收,副业鱼桑。

甚至主业为鱼桑,副业才是农田。

当地百姓们的收入,不但没有比大片井制度的军户们低多少,反而要灵活多样,更加的多元化,只是呢,当地百姓们太勤劳了,以至于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去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