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的,侃大山还要讲证据,什么地方还有这样的规矩不成。
于是话题开始了下三路。
船首。
学者听到后面传来的笑声,嘴角也忍不住露出微笑。
船老大却笑不出来。
“先生,江淮的渔业兴起,会冲击我们吗?”船老大关心的问道,听到先生说的事情,他连渔情都不在意了,一两次的收益,并不会让他动摇。
学者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好摇了摇头。
“要看社会总盘子的体量。”
随后又解释道:“如果盘子的体量不变,多了江淮地区养鱼业的兴盛,必然会影响你们这里的市场,如果盘子的体量变大了,就不会影响你们这边。”
弟子们虽然说的玩笑话,可内地人工养鱼的记载,最初的确是范蠡。
随着内地人工养鱼的发展,到了唐朝时已经很兴盛,南方的渔业生产发展基本形成了与耕作、蚕桑“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
例如圣历三年崔融说“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
景龙元年,李义上疏也谈到“江南水乡,采捕为业,龟鳖之利,黎元所资。”
当时有很多人从农民阶层中游离出来,成为专业的渔民。
唐代渔业生产的发展进步,当时诗人给与了如实记录和热情赞美。
白居易乘船在松江行走,看到“水面排罾网,船头簇绮罗”的壮观;陆龟蒙笔下有了“处处倚蚕泊,家家下渔筌”的呈述;张籍也有了“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的描写等等。
至五代,钱氏还特地设立了“渔户”“蟹户”等官职,专撑鱼蟹事宜。
不过当时的养鱼业主要以养鲤鱼为主,鲤鱼已经从野鱼驯化成家鱼,可是因为唐朝皇室姓李,因“李”和“鲤”同音,认为“鲤”象征皇族而不能饲养,养鱼业的发展遭到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