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社组,在社会各地五花八门的调研,形成的报告,为朝廷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视野。
“既然问题是民间商行们带来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大利,占据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他们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内阁要与那些商行商议,制定一个章程出来,吸收江淮地区破产作坊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硬性的要求。”
朱高炽吩咐道。
变相的从商人们的钱袋子里掏出利益。
明明只需要十个工人,可当地官府的要求下,必须招收十二个,其中有几个还是当地官府指定的群体,后世有不少的指责。
针对这一现象,商人们的不满能理解,可有的普通人为商人叫屈,就属于搞不清楚状况。
西方各国也有类似的做法,只不过都不如东方的强硬。
毕竟西方的资本家,掌握了权利。
于是内阁黄淮亲自牵头,由工部官员和大明工局的工作人员出面协助,那些在浙江地区开办工厂的商号,并且点名了合记合众等商行。
商人们纷纷叫苦。
朝廷管的越来越细,连他们招工都要管,更过分的是还要分派任务,必须完成招工的数量。
前番的遗产税法,如今的做派,让新兴大商人们非常的不满。
可是谁也不敢挑头反对。
那张家商号的下场,才过去了多久,许多人记忆深刻,那么大的商号,说没就没了,朝廷都没有下场呢,谁敢继续闹事?
再多的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
黄淮结束了会议,回去文华殿后,告诉了朱高炽,自己内心的担忧。
朱高炽闻言笑了笑。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虽然大明不至于如此,也是类似的道理。
“我又不是财神爷,当然做不到人人喜欢,你说有些人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