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冲击。
最先受影响的是北方地区。
市场逐年繁荣的环境下,北方竟然有不少的工厂没有订单了,包括大明工局体系下,非核心产业外的民生工厂,出现了亏损状态。
很快。
大明工局的大掌柜高珍,亲自要求调研司搞清楚原因。
不久后。
文华殿。
高珍诉苦。
大明工局的负担太大了,要输血的地区太多,特别是在边疆和新开拓的地区,例如撒马尔罕地区,大明工局大量的资金撒下去,收益却不知道何年才能达成平衡。
不求利益,至少不在亏本吧。
而国内的民间商行发展一日超过一日,比较起大明工局,属于轻装上阵。
“我们大明工局太弱势了。”
高珍把原来粮票银行的“名言”拿出来说。
朱高炽笑着摇了摇头。
一切的迷茫来自于未知,可要是清楚甚至提前有所预料,那么如何会有迷茫呢。
浙江发生的事情,自己虽然并没有第一时间收到,可发生的是事情,并没有超过自己的理解,不过是正常的现象罢了。
“你们大明工局的确有很多“束缚”,可你们的优势同样是巨大的,不论是粮票银行的支持,和朝廷的扶持等等,多少民间商行羡慕来不及呢。”
“真让你们和民间商行换个位置,恐怕你们也不会愿意。”
朱高炽笑道。
高珍没有反驳,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不要耍心机的好,否则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可是资本的密集,加快了地区的不平衡,长此以往,恐有大祸发生。”高珍诚恳的说道。
朱高炽点点头。
高珍是大明工局的第三任大掌柜,这点眼力见都没有,那就是所托非人。
“资本的